9位女性获奖人历届最多,6位“90后”获奖人……8月25日,“科学探索奖”2025年获奖名单出炉,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。
作为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,“科学探索奖”聚焦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,专注资助青年科技工作者,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,并且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。随着新一届获奖名单揭晓,“科学探索奖”7年来共资助347位青年科学家。
【设置“新星名额”】
“很高兴看到一批瞄准原创突破,敢于大胆假设,不被框架束缚的青年科学家得到资助金猪配资,他们代表着奖项的‘含金量’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鹏城实验室主任、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、“科学探索奖”管理委员会主席高文对新一届获奖人赞赏有加。
50位获奖人中,有13位是年轻科学家(男性35周岁及以下,女性38周岁及以下),其中6位“90后”,和去年7位年轻科学家获奖相比增幅近一倍。在信息电子领域,6位获奖人中甚至有3位是年轻科学家,占据“半壁江山”。
这与奖项今年设置的“新星名额”密不可分。2025年,“科学探索奖”在每个资助领域提供1个“新星名额”机会,在满足宁缺毋滥的评审原则下,该名额用于奖励年轻科学家。
“‘新星名额’有效吸引了年轻人。2025年共有1238人申报,高于历年平均,增量主要来自年轻科学家,今年申报奖项的年轻科学家共有261人,占比21%,和去年的11%相比几乎翻倍。”高文介绍说。
“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只有26岁,很多重大的科研成果就来自年轻科学家的创新活力,但把不同年龄的科学家放在同一条标准线上比较金猪配资,年轻科学家在积累上确实不占优势。”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、“科学探索奖”管理委员会主席潘建伟表示,设置“新星名额”,正是为了让更多年轻科学家能够被看到。
【女性获奖人数创新高】
今年“科学探索奖”的获奖名单中,女性获奖人共有9位(去年7位),获奖人数创下“历史新高”,占比18%,其中还包括3位年轻科学家。
“科学探索奖”始终强调,同等条件下,女性和年轻人优先。去年“科学探索奖”放宽了女性科学家的年龄申报门槛(男性45岁及以下,女性48岁及以下),今年在“新星名额”方面,也做了类似处理(男性35周岁及以下,女性38周岁及以下)。与此同时,还着力在评审各阶段提升了女性评委的比例。
在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、深圳湾实验室主任、“科学探索奖”管理委员会委员颜宁看来:“今年是历年来女性获奖最多的一次,这给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女性一个很大的激励:她可以,我也行。”
2025年,“科学探索奖”覆盖面进一步提升。50位获奖人来自15个城市的33家机构(去年13个城市、28家机构),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、吉林大学、浙江工业大学、福建农林大学、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等8家单位首次拥有了自己的获奖人。
相关链接:
“科学探索奖”设立于2018年,由杨振宁、饶毅、潘建伟、高文、施一公、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金猪配资,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,由腾讯出资100亿元设立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,是一项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的公益奖项。
配先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